欢迎在线点击下面下载(文章更新时间2013年4月7日)

阅 读 材 料 简 介
Readings about Artificial Soil Technology(AST)
(24 Literatures)
R-01:阅读材料简介(11 页)
(Brief Introduction of Readings of AST)(Chinese)
(11 Pages)

本文是对《人造土壤技术阅读材料》的简要介绍,包括24篇文献,前21篇是我写的,其中《浅谈人造土壤战略》一文,可以代表我的学术思想和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对国家前途的关注。本简介对于一个对我的学术思想有兴趣的人,可以起到开门见山和架桥引路的作用。在我写给社会的220封求助信中,本文是后20封求助信的内容之一。这里收录的是最后一个版本,原完成日期是2006年3月17日。最近,我对原文我做了少许补充,并将标题译成英文,所以,完成日期有改动。
完成日期:2009年6月22日

R-02:一种人造土壤技术(15 页)
(A Kind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Soil)(Chinese)(15 Pages)
本文对人造土壤技术的原理、工艺、配方、原料来源等方面均做了简明的介绍,在文章的后部还附有造土原料、制成的人造土壤样品及植物种植试验的彩色照片。本文是我写给社会220封求助信的内容之一。
完成日期:2002年5月17日

R-03:A Kind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Soil(English)(20 pages)
它是《一种人造土壤技术》的英译文。
完成日期:2002年5月17日

R-04:如果社会给我一次机会(3 页)
(If I Were Given an Opportunity by the Society)(Chinese)(3 Pages)
这是我写给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一封公开信,它是我写给社会220封求助信的内容之一。我呼吁社会关注人造土壤技术,我希望这项技术能得到政府官员的支持、科学家的帮助和企业家的投资,尽快使人造土壤技术形成人造土壤产业,并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即可增加土地资源又能保护好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完成日期:2002年6月10日

R-05:我的总体规划(3 页)
(My Overall Planning)(Chinese)(3 Pages)
这是我的行动计划,前半部是我的理想,后半部是现实中的我所做的具体活动安排。当前我最重要的任务是筹措资金,开展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现在,我已经走到了第四步,比原行动计划整整推迟7年,即通过 Internet 向全中国和全世界,用中、英两种文字宣传和传播我的学术思想。 我要把我的Web办成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增进友谊的桥梁。本文也是我写给社会220封求助信的内容之一。
完成日期:2002年6月12日
重新修改日期:2009年6月22日

R-06:浅谈人造土壤战略(32 页)
(A Brief Insight into the Strategy of Artificial Soil)
(Chinese)(32 Pages)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土地资源不是有限的,是可以在工厂条件下大规模高速度制造的。本文是在我写给社会200封求助信失败的背景下写的,目的还是向社会阐述我的观点,仍然期待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是我写给社会后20封求助信中,最重要的附件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
1)人造土壤制作方法及室内植物种植试验过程。
2)20个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方案,重点介绍第20方案,其次是第1方案和第16方案。
3)8项建议。
4)人造土壤技术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现实性。
5)人造土壤技术9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6)在文章结束时写到,当前我最需要的是得到国家的帮助,特别是资金上的支持,把人造土壤技术的中间试验早日启动,因为缺少这个中间环节,大规模推广根本不可能,其余的也都是一些空话。
完成日期:2003年5月17日

R-07:A Brief Insight into the Strategy of Artificial Soil(English)(37 Pages)
它是《浅谈人造土壤战略》的英译文。
完成日期:2003年5月17日

R-08:人造土壤试验引发的思索(4 页)
(The Test of Artificial Soils and Its Potential Value)
(Chinese)(4 Pages)
本文是《浅谈人造土壤战略》中一段文字(见2-5页),讲述人造土壤试验的全过程,包括采样、人造土壤制作和室内植物种植试验几个方面。这个试验看似简单,但它标志着中国人掌握人造土壤技术的开始,它宣告“土地资源不是有限的”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也较好,只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市场投资走向(20年后我国有这种财力),每年造1000万亩耕地,200年后累计达到20亿亩,我国的土地资源将增加一倍,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劳动力就业机会也要增加一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诸如“三农问题”和“粮食自给”等问题。如果人们能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那他所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完成日期:2004年3月4日

R-09:The Test of Artificial Soils and Its Potential Value(English)(5 Pages)
它是《人造土壤试验引发的思索》的英译文。
完成日期:2004年3月4日

R-10:致×××院士的一封信(5 页)
(A Letter to One Academician)(Chinese)(5 Pages)
在本文中,我用一个简单的算式代表我国的农业。
G=P·A 式中:G-我国的粮食产量
P-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A-我国的耕地面积

G好比是一匹高头大马,等号如同车辕和车套,P是马车的左轮,A是马车的右轮,乘号是车轴和车箱。现在的问题是,左轮P高大、粗壮和结实,而右轮A则是矮小、单薄和脆弱。这样一辆不匹配的马车怎么能跑起来呢?于是我国就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劳动就业问题等等。人造土壤技术就是专门为解决A的问题而产生的,我有足够的把握使A变得如同P那样高大、粗壮和结实。我的要求很简单:请求政府批给我20万元人民币,让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用这笔钱我可以在野外条件下造2亩人造耕地,用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花生及蔬菜瓜果。这些农产品全部作为我的食物,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简化试验步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人造土壤生产食物的安全性做出定性的判断。
完成日期:2004年5月12日

R-11:人造土壤试验(4 页)
(The Artificial Soil Test)(Chinese)(4 Pages)
本文与《人造土壤试验引发的思索》基本相同,重点是描述试验的全过程。本文只是在结论部分有所删改,以适合投稿的要求。
完成日期:2004年9月25日

R-12:The Artificial Soil Test(English)(5 Pages)
它是《人造土壤试验》的英译文。
完成日期:2004年9月25日

R-13:反躬自问(9 页)
(Ask and Answer Myself)(Chinese)(9 pages)
本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中外农业专家及学者都认为中国无力解决粮食自给,将长期依赖进口。与此相反,我认为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人造土壤技术,中国政府将有能力做到按照国家需要和大国意志,有计划地增加土地资源,即扩大人造耕地面积。如果政府能够采纳我的建议,把人造土壤技术列入国家长期的发展战略研究之中,我国的“三农”问题和环保问题都能彻底解决,我国不但能实现粮食自给,而且我国人民的乳品供应也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文末是我的“三步走”打算。
完成日期:2004年10月4日

R-14:全息环保理念(我的环保理念)(8 页)
( Holographic Ide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y Ide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ese)(8 Pages)
本文重点说明人造土壤机制,人造土壤机制的功能在于,它有能力把我国每年采掘的50亿吨矿石经过选矿后剩余的部分(含放射性及重金属者除外)、10亿吨工业、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有害物质除外)、大约10亿吨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有害物质除外)等有机废弃物转变成50–60亿吨人造土壤,以此平衡我国每年50–60亿吨的水土流失量。这样,从理论上讲我国的水土流失速度降低至零,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开始了真正的恢复性发展,使人们看到我国环保的前途与希望。
完成日期:2004年10月12日

R-15:工程农业技术(6 页)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Chinese)
(6 Pages)
我引入工程农业技术这个术语是为了配合人造土壤技术的应用,工程农业技术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水土流失和保存大气降水,具体内容包括:把人造耕地及绿化荒山做成梯田形式,即“坡改梯”;在雨水充足地区重点是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在干旱地区重点是建立完善的集水系统,采用多种形式把雨(雪)水保存起来;在局部的小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系统。在分析我国几千年来气候变坏的原因时,我提出只有“阻止水东流”才能保持我国西部地区气候湿潤,才能使西部的大气降水有机会在西部上空形成云团,又重新降落在西部的大地上,这样才能增加我国西部的年降水量,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要做到“阻止水东流”,只有依靠广义工程农业技术,只有那些巨大的工程农业项目,才能改变我国的背景环境和背景气候条件,例如,我提出“关于利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改良内蒙古草场的建议”,均属于这种项目。
完成日期:2004年10月18日

R-16:我的第215封和第216封求助信(9 页)
(My №215 and №216 Letters for Helping to Others)
(Chinese)(9 Pages)
这是我写给社会的最后两封求助信,收信人是两位高级政府官员,在该信的开头我写道“这是我第三次给您写信,我请求政府批给我20万元人民币,让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用这笔钱我可以在野外条件下造2亩人造耕地,用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花生及蔬菜瓜果。这些农产品全部作为我的食物,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简化试验步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人造土壤生产食物的安全性做出定性的判断,能粗略估算造土成本并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为了说服收信人支持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为了获得我国政府的资金帮助,我提出并且回答了10个问题。在信的结尾我写道“我希望您能指示有关部门组织一次“人造土壤技术讨论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也给我一次表达意愿的机会,以会议决定的方式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也就无怨无悔了”。由于这封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做了少许改动,删除收信人的姓名后成为一篇短文,以此给写求助信这件事画上个句号。
完成日期:2005年5月17日

R-17:如何抵御粮食武器(18 页)
(How to defend Grain as Weapon)(Chinese)(18 Pages)
我从中国“人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的实际国情出发,告诫人们要警惕西方产粮大国对中国使用粮食武器。当中国粮食自给率下降到80%以下,当我国粮食缺口超过1亿吨时,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为防范于未然,我要解说以下六个问题,它们是:中国必须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中国有能力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中国有信心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人造土壤技术有何用途、我们要珍惜这20年好时光和我们应该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完成日期:2005年9月21日

R-18:第六发明(38 页)
(The Sixth Invention)(Chinese)(38 Pages)
我把人造土壤技术与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驯养动物、种植作物和蒸汽机并列,称之为第6发明,而把发展人造土壤产业,称之为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又对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与能源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许多的预测与描绘,因为这些都是首次提出,有必要与大家商榷。
完成日期:2005年12月22日

R-19:土成造地(2 页)
(The Land to Be Made by Tucheng)(Chinese)(2 Pages)
作者借用贾雨村言,意在将甄士隐去,作者只希望人们能记住在中国有一个叫作土成子的人,他用了一生的时间,造下了一亩土地并留给后人,开创了人造耕地的先河。此外,作者别无所求。
完成日期:2006年2月4日

R-20:附录一:220封求助信汇总表(1页)
(Appendix 1:List of 220 Letters for Helping)(Chinese)
(1 Page)
从2002.6.14至2006.3.17,我共发出220封求助信,目的是希望社会给我支持与帮助,使我能早日启动《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该表包括编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发信日期、回信日期、备注及说明。所有的求助信都属于公务,而不是私人信件。
完成日期:2006年3月17日

R-21:附录二:给中国18家主流媒体投稿汇总表(1页)
(Appendix 2:List of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18 Leading mediae)(Chinese)(1 Page)
从2004.4.19至2005.2.2,我分别给中国18家主流媒体投稿,它们是盘锦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农民日报、生态学杂志、中国环境报、经济展望杂志、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瞭望周刊杂志、中国青年杂志、环境保护杂志、北京大学学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截止2009年6月22日,无一家媒体采用,最好的结果是把我的稿件退回来。
完成日期:2009年6月22日

R-22:一种人造土壤技术专利可行性研究报告(47页)
(Feasibility Study for a Patent of Artificial Soil)(Chinese)(47 Pages)
由上海融之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完成,内含我的个人简历。
完成日期:2003年7月25日

R-23:Feasibility Study for a Patent of Artificial Soil
(English)(49 Pages)
由上海融之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完成,它是《一种人造土壤技术专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英文本。
完成日期:2003年7月25日

R-24:发明专利证书(1页)
(The Patent 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Soil Technology)(Chinese)(1 Page)
我申请“一种人造土壤技术”专利,其目的有三:
1)通过专利局对中外文献的大量检索,确定了人造土壤技术的首创性,而专利局能在两年内顺利批下来,也左证了这一点。
2)为中国人争得了发明权,防止其知识产权落入外国人之手。我曾多次重申,人造土壤技术一旦成熟形成产业并在我国得到成功的发展,我便把它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不图任何个人名利。
3)为企业家和投资者留下足够大的利润空间,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授权公告日:2004年3月17日

李鹏飞
2009年6月22日  于辽宁盘锦

 
 
Copyright © 2009 - 2010 tuye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造土壤技术专利 发明人:李鹏飞  联系电话:13043864167
注意:本站人造土壤专利技术禁止用在违反国家法律用途,否则发明人将由法律维权!
辽ICP备09029614号 网站设计制作:辽宁纵横资讯 电话:188042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