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在线点击下面下载(文章更新时间2013年4月7日)
人造土壤试验引发的思索

    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我做了一个称之为“人造土壤”的试验。该试验是在人工(工厂)条件下,模拟自然界土壤形成的过程,把造土所用的无机和有机原料,在短期内制成具有一定蓄水、蓄热、透气、肥力,达到植物生长所需基本条件的人造土壤。室内植物种植试验表明,用这种人造土壤种植的小麦,生长状况良好,根、茎、叶发育正常,均已秀穗结籽,这标志着试验获得成功,其过程如下所述。
一、采样
     2001年下半年,我在辽宁省境内采集21个样品,其中1号样品是海城牛庄的天然土壤,作为整个试验的参照系。21号样品是在盘锦农村捡来的干牛粪,以代表各种有机物。
2-20号样品分别是黑色泥岩(辽河盆地、新生代)、黑色泥岩(本溪彩屯矿、古生代)、深灰色煤矸石(本溪彩屯矿、古生代)、褐色页岩(本溪彩屯矿、古生代)、褐灰色油页岩(抚顺西露天矿、新生代)、灰色粉砂质泥岩(阜新海州露天矿、中生代)、黑灰色煤矸石(阜新海州露天矿、中生代)、灰黄色膨润土(朝阳建平、时代待查)、灰色硅质板岩(鞍山千山、前古生代)、灰色千枚岩(鞍山千山、前古生代)、花岗片麻岩(鞍山千山、前古生代)、花岗岩(医巫闾山、时代待查)、闪长岩(医巫闾山、时代待查)、黑色玄武岩(抚顺西露天矿、新生代)、暗紫色安山岩(庄河桂云花山、中生代)、砖瓦陶瓷碎片(盘锦建筑工地)、粉煤灰(盘锦鹤集路锅炉房)、水泥(盘锦建筑工地)、矿渣(鞍山产、取自辽河油田渤海库),这19个样品用来代表工业、采矿、冶炼、建筑等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害物质除外)。
2-20号样品均属于无机物,追索其源头,都是来自于地壳的岩石圈,这表明人造土壤与自然界的天然土壤是同源的。
二、人造土壤的制作过程
     人造土壤的制作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19个样品分别捣碎、研磨、筛选制成粉末,我称它们为“造土母质”。这是一项很笨重的工作,所用的工具有铁锤、药碾子、100孔/厘米2金属筛,全是手工操作,用了两个多月才完成。
     第二步将牛粪、造土母质(又称无机原料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在温度45-55℃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使有机物分解成能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我把它称为“造土堆肥”。我的具体做法是把黑色泥岩粉末(2号样品)和花岗岩粉末(13号样品)与牛粪和水充分搅拌后倒入一个大塑料桶中,用力压实排出空气,然后再倒扣一个同样的塑料桶作盖,两个对接的塑料桶口用密封条封好,使之与外界空气隔绝,保持厌氧环境。塑料桶周围再用电褥子包裹起来,持续通电使之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温度测量表明,在塑料桶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55℃,而桶的边部温度大约低10℃。这一步共用100天,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先后两次取样做点燃试验。第一次产生蓝色火焰,表明含有大量的甲烷气;第二次未出现可燃性气体火焰,表明有机物的分解高峰阶段已经过去。
     第三步把造土母质和造土堆肥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便配制成人造土壤。在这些人造土壤中,含有一种造土母质者称为一元人造土壤,含有三种造土母质则称为三元人造土壤,余此类推。在该试验中,我共配制了21个人造土壤样品,其中一元人造土壤19个,三元人造土壤1个,十一元人造土壤1个。
三、室内植物种植试验
     将1号海城牛庄褐黄色天然土壤和21个人造土壤样品分别装入22个花盆中,在自家的阳台上做此试验。种植的作物有小麦、水稻、小白菜、菠菜、花、草、小根蒜,还栽有槐、柳、榆的幼苗,其中小麦种植是这次试验的重点。
     2002年4月16日,在1号天然土壤和2-20号一元人造土壤盆中均播下200粒小麦种子。3天后发现5、7、8、10、15号人造土壤盆内首先发芽,其中8号黑灰色煤矸石人造土壤竟有10棵幼苗。第4天1号天然土壤盆内发现幼苗出土,早晨是3棵,到晚上增至22棵,而此时8号人造土壤的小苗数已达到73棵。到第5天,出苗最晚的19号水泥人造土壤和20号矿渣人造土壤盆中也发现了幼苗。4月23日,即播种后第8天,3号黑色泥岩人造土壤的小苗数最多,为192棵,发芽率高达96% ,1号天然土壤为188棵,发芽率达94%,最少的是19号水泥人造土壤仅73棵幼苗,发芽率为36%。到4月28日,19号的幼苗增至127棵,发芽率提高到63%,20号矿渣人造土壤幼苗数达到133棵,其发芽率为66%,排在倒数第2位。
     2002年5月5日进行植株高度测量 ,即测量从土壤表面到达小麦叶梢的长度。13号花岗岩人造土壤生长的小麦最长是38厘米,1号天然土壤的小麦为36厘米,最短的是19号水泥人造土壤生长的小麦,长度为24厘米,20号为26厘米,也排在倒数第2位。
     2002年6月25日,4号深灰色煤矸石人造土壤盆中发现第1个麦穗,以后也相继见到其它盆内结出麦穗。至此,可以认为对人造土壤所进行的室内植物种植试验获得成功。当试验结束时,对小麦根系发育状况进行观察,除19号、20号根系发育较差外,其它的人造土壤盆内小麦根系发育情况与天然土壤没有什么差别。对于19号和20号发芽率低,初期植株矮小枯黄,还有幼苗枯死现象,这表明植物生长条件恶劣,后来由于及时浇水,根系发育才逐渐变好,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好转。
四、试验引发的思索
     室内人造土壤试验(又称小试)获得成功,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它符合科学试验的基本规则,它经得起重复试验的检验。人们能否从我的试验中看到这样一丝曙光,尽管人造土壤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但它已经明确无误地宣示:“土地资源不是有限的”了,是可以在工厂条件下大规模高速度制造的,它把自然界土壤形成所需的时间,从数十万年至数百万年缩短到数年甚至数月。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项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技术,一旦形成产业并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发展,必将引起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举例说明,如果我国每年人造耕地1000万亩,200年后累计达到20亿亩,我国的土地资源将增加一倍,同时能提供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农”问题。另外,通过人造土壤机制能把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物质(含重金属、放射性及有害化学物质除外)转变成人造土壤,使之资源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自然而然的保护。在中国如果能把农业资源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给解决了,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能够制约我国的发展呢
     这些都属于人造土壤试验所引发的思索,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李鹏飞  2004年3月4日于辽宁盘锦

 
 
Copyright © 2009 - 2010 tuye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造土壤技术专利 发明人:李鹏飞  联系电话:13043864167
注意:本站人造土壤专利技术禁止用在违反国家法律用途,否则发明人将由法律维权!
辽ICP备09029614号 网站设计制作:辽宁纵横资讯 电话:188042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