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在线点击下面下载(文章更新时间2013年4月7日)
我的第215封和第216封求助信

    这是我第三次给您写信,我请求政府批给我20万元人民币,让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用这笔钱我可以在野外条件下造2亩人造耕地,用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花生及蔬菜瓜果。这些农产品全部作为我的食物,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简化试验步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人造土壤生产食物的安全性做出定性的判断,能粗略估算造土成本并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实在是没有经济能力,一时筹措不到该试验所需的启动资金,才不得不到处给各级政府官员和有关部门写这类求助信的。经过了4个多月的反复考虑,抱有一丝的希望,我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求助信。为了说服您支持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为了获得我国政府的资金帮助,我提出并且回答以下10个问题:
  1、中国能否解决粮食自给问题;
  2、我国人均乳品供应量能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欧洲人均牛奶230千克,亚洲人均牛奶40千克,日本和印度是80千克,中国略高于10千克;
  3、我国的环境治理在局部有一定成效,但整体的态势仍在恶化;
  4、我国如何解决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5、我国如何解决土地资源不足问题,如学者们预测我国耕地面积的底线是16亿亩;
  6、我国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
  7、我国如何解决工矿建筑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问题;
  8、在一场局部核战争过后,我国如何应对和解决耕地污染与恢复农业生产问题;
  9、我国如何面对和解决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问题;
  10、我国如何解决在宇航中和移居到新星球上人员的餐饮与空气﹙即供给氧气和分解二氧化碳﹚问题。
对于上述10个问题,我只用“土业成”三个字来概括回答。这三个字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只要中国政府采纳我的建议,把研究人造土壤技术,发展人造土壤产业作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恒下一条心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遵循科学与经济发展规律,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用200年时间造20亿亩土地,将我国的土地资源翻一番,达到40亿亩,上述10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我说这些话是严肃认真而且是负责任的,在我寄给您的20份阅读材料中均能找到相应的表述。在这些学术问题上,我真想与我国的农业专家,我国的环保学者,我国从事长远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学家或者其它任何人,进行直接地和面对面地讨论,但非常遗憾的是,社会不会给我这样的表达机会。
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是相当严峻的。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12亿吨,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接下来就是连年减产,到2003年竟跌至4.30亿吨,2004年恢复到4.70亿吨,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最低人均需粮量400千克计算,2005年13亿中国人要消费粮食5.20亿吨,缺口是7000万吨。从1999年开始我国成为净粮食进口国,我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中外知名人士都认为,中国粮食不能自给将长期依赖进口,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这一点可以从农业部长杜青林的“七大体系”﹙见2005年2月2日《人民日报》﹚得到印证。在杜部长的“七大体系”中,唯独没有粮食自给与粮食安全体系,可见中国农业部领导对我国粮食自给根本没有信心,社会上传闻农业部准备启动种植转基因水稻计划,在此我大声呼吁,在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没有得到彻底确认之前﹙据我所知,要经过几代人连续食用才能确认﹚,这样的决定对人民和子孙后代是极不负责任的,这简直是犯罪。
    粮食自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没有粮食自给,粮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进口5000万吨粮食虽然只占目前中国粮食消费量的10﹪,但它却是世界粮食贸易额的1/4, 当我国的粮食缺口达到1亿吨时﹙如此下去,这个日子也为期不远了﹚,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将占世界粮食贸易额的一半,世界粮食市场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是和平时期情况还好,如果是灾年或者是战时,我们买不到粮食或者能买到而运不回来,我国的13到16亿张嘴,天天要吃饭,那可怎么得了。据国外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国库的粮食储备量只够半年消费,我想这个数字可能偏低,但是说3年也吃不完,这个数字显然过高。依我看中国必须储备3年用粮才算心中有底,大约是15亿吨。国际上通用的粮食安全标准对于中国不适用,因为粮食的生产周期是一年,而粮食生产的风险性很大,谁都不能保证灾年过后必定丰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作为大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我相信您比普通老百姓﹙如我﹚更加着急,考虑得更加深远。在中国,如果粮食方面出现了问题,那可不得了,轻者是危机,重者则是动乱,谁都大意不得,这是一条由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的铁的规律。
    那末,“中国到底能不能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能够解决粮食自给问题!”,请允许我做以下的分析。首先,请看一个简单的算式。
  G=P·A  式中:G-我国的粮食产量
  P-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A-我国的耕地面积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A基本是一个常数,而且还要逐年减少,其底线是16亿亩,我国的P已经很高了,它接近美国的水平,大约高出印度一倍,可以再提高,但空间不会是很大了。按着常理常规,按着目前中国主流社会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按着“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传统观念去推理,自然而然的结论是我国粮食不能自给,而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粮食需要,这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我却坚决反对这种观点,我主张“土地资源不是有限的”,我们有办法也有能力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那就是人造土壤技术。如果国家采纳了我的建议,调整我们的战略思路,每年造1000万亩耕地,200年后累计达到20亿亩,我国的土地资源将增加一倍,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至少要增加一倍。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大约是5亿吨,那末40亿亩耕地保守地讲也能生产10亿吨粮食,由于我国的农业专家还能把P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将超过10亿吨。到那时,我们手中有足够的粮食做保障,我国人民乃至我们的子孙万代,他们的粮食、蔬菜、水果、食油、禽蛋、肉类、牧畜产品,特别是乳品供应量都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认为这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而是摆脱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传统观念后,我所做出的科学预见。
说到此,人们可能还是不相信我的“人造土壤技术”能解决我国的粮食自给问题,我再继续进行分析。土壤与石油和铁矿石不同,它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它的功能是为植物提供生长条件,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太阳提供充足的光和热,农作物所需的95﹪养分来自空气和水,只有5﹪来自土壤,包括16种自然元素,其中主要是氮、磷和钾。由此可以看出,只要人们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这种条件,不管它是来自土壤,还是来自何方,植物照样能够生长,农作物照样能够结出粮食来。根据这个思路,我做了一个称之为“人造土壤技术”的室内试验,简单地讲:我把从山上采回的石头捣碎研磨成粉末,然后加上农家肥料就配成了人造土壤,用它种植的小麦生长良好,它们都结出了麦粒,与天然土壤生长的小麦没有任何差别。“人造土壤技术”的室内试验获得成功,这是毫无疑问的,它符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它经得起重复试验的检验。如果有谁还是要怀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支持我做“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让我在野外条件下造2亩人造耕地,种上多种农作物,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认识。否则,他就是抱有偏见,而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有关人造土壤技术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现实性等诸多问题,我在《浅谈人造土壤战略》一文中均有说明,如果谁有兴趣不妨读一读。以上是我对第1、第2和第5个问题的回答。
接下来,我简要地回答其它问题。
按照我的设想,在本世纪的前20年,我们要完成各种类型的“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使该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为全面推广做好技术准备,20年后当我国财力具备时,便开始启动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超巨型工程,整个工期历时200年,规划投入资金约200万亿元人民币,获得的成果是20亿亩人造耕地。按照上述设想,平均每年人造耕地1000万亩,相当于我国10几个县的耕地面积,造地所需的原料正是那些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物质,如:工业、采矿、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河湖淤泥、城市生活垃圾、人畜大小便、秸秆、杂草、树木、瓜果皮核等等﹙有毒有害物质除外,这些物质要进行专门处理﹚。每年所需造土原料大约是50-60亿吨,其数量大约与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或者与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数量相等。这就是说,我们把破坏与污染环境的物质从源头上给处理了,破坏与污染环境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保护。像这样的大型工程,从原料采集、运输、造土、造地、种植、管理到各项辅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都要有人去做,该工程一年的投资和工作量大约是三峽工程的5倍,由此可以看出,新兴的人造土壤产业至少能提供2亿个劳动力就业机会。以上是我对第3、第4和第7个问题的回答。
世界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我国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虽然略低些,但我国仍然拥有2.8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我国应该是一个不缺水的国家。现在我不谈缺水的原因,只讲解决的办法。按照人造土壤技术的要求,对人畜大小便应采用密闭回收技术,不允许排入水体﹙江河湖海﹚,一律送到人造土壤工厂做原料;城市生活垃圾要分类管理,不允许填埋和焚烧,除了少数的有毒有害者专门处理外,其余的一律送到人造土壤工厂做原料;工业用水要100﹪循环使用,更不允许排入水体;工矿建筑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了有毒有害者专门处理外,其余的一律送到人造土壤工厂做原料。这样一来,我们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源全部根除掉,江河湖海任何水体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第一项硬措施,要通过立法和执法来保证。第二项硬措施是应用工程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阻止水东流”,尽可能把大气降水保存在原地,最好是渗入地下,丰富地下水的储量,备旱时之需。第三项有力措施是将人造土壤用于荒山绿化,提高造林质量,从而提高了森林的蓄水能力。这是我对第6个问题的回答。
当土地受到核污染后,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把受到污染的表层铲除,上面再铺一层人造土壤,或者干脆新造一块耕地就是了。这是我对第8个问题的回答。
人造耕地选址时,要求地面高程大于70米,这样的高度,即使南极大陆、格陵兰和青藏高原的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也淹不着人造耕地。这是我对第9个问题的回答。
第10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困难的,我只能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人类离开地球后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可重复使用的系统,人造土壤技术就具备这个特征。举例说明,农作物结出粮食,人吃粮食、饮水和吸入氧气后排出粪便、水和二氧化碳,微生物把粪便分解成肥料、二氧化碳和水,农作物吸收肥料、二氧化碳和水结出粮食和排出氧气,人吃粮食、饮水和吸入氧气后排出粪便、水和二氧化碳,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在这个封闭的系统内保持着生物群体的共生、共存和共荣。在上述例子中,人造土壤为生物之间、物质之间和能量之间的循环和转化提供条件、环境和媒介。没有这种条件、环境和媒介,人类离开地球后不可能生存下去,因为我们宇航时所能带走的东西非常有限,一次性的消耗不可能维持很久。这是我对第10个问题的回答。
我费了这么多的笔墨,用了3年时间几乎耗尽了我的有限财力,就是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争取早日进行我的“人造土壤技术中间试验”,在此之前我写的214封求助信都落空了,这是第215﹙216﹚封求助信,根据我已往的经验,可能还是没有什么希望,您的秘书或者您的工作人员或者其它什么人,可能还是采取不加理睬的方式对待我,这有失公允不公平,这是“行政不作为”的做法,对此我提出异议。这一次,我希望您能指示有关部门组织一次“人造土壤技术讨论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也给我一次表达意愿的机会,以会议决定的方式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也就无怨无悔了
    顺致亲切的问候。
李鹏飞2005.5.17 于辽宁盘锦

 
 
Copyright © 2009 - 2010 tuye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造土壤技术专利 发明人:李鹏飞  联系电话:13043864167
注意:本站人造土壤专利技术禁止用在违反国家法律用途,否则发明人将由法律维权!
辽ICP备09029614号 网站设计制作:辽宁纵横资讯 电话:188042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