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与观察
Wait and Observe

W-001

拼 搏 14 年

    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我做了一个称之为“人造土壤技术的室内试验”。用岩石、建筑、工矿废弃物和牛粪配制的所谓“人造土壤”,在自家阳台上种的小麦,和用海城牛庄天然土壤种的小麦生长完全一样,都结出了麦穗,这表明试验获得成功。这个成功,其意义非同小可,它意味着,人类不依靠天然土壤,也能为自己生产食物,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我迈出的虽然是一小步,而人类迈出的却是一大步。我以后的所有学术观点,都是由这个试验演绎出来的,该试验竟让我拚搏了14年。
    接下来,需要在野外条件下做中间试验。我拟定了20个试验方案。第一方案是造2亩耕地,按2000年币值估算需要20万元,第20方案需要20亿元。通过中间试验,我们可以取得各项经济指标和技术参数,为人造土壤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奠定基础。
    为了筹集中间试验所需的启动资金,为了获得社会的支持,我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写220封求助信,2次给中国18家主流媒体投稿,2次给中科院院长写信。2004年我去海南三亚荔枝沟希望能见到一位院士,后来我又赶到长沙,也未见到。我的本意是,我有能力增加我国的土地资源,那位院士是研发高产种子的,如果二者结合起来,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粮食自给问题,因为粮食产量是这二者的乘积。2007年我在北京住了3个多月,希望能接触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我多次去西山考察,也没有效果。
    在中国,在什么地方搞人造耕地。我提出东部的“荒芜山区”和西部的“三山坡地”。为了回答这个命题,我几乎跑遍了全中国。首先,我把哈尔滨-兰州-拉萨一线定为东、西部的分界线,这条线大约是年均500毫米大气降水的分界线。接着,2006年我第二次去西藏,沿着雅鲁藏布江逆行,近距离观察拉萨至日喀则段冈底斯山南麓和喜马拉雅山北麓。这里水源充足,但山坡较陡,需要应用工程农业技术,方可进行人造耕地。由于此地战略地位重要,南邻尼泊尔,西南接壤印巴,如果能大量生产粮食,对国防建设非常有利。2010年我去新疆,从吐鲁番经库尔勒到喀什,从乌鲁木齐到伊犁和霍尔果斯,考察天山南北两麓。原计划我要去阿勒泰,因为时间不允许,而没有成行。2011年我去黑河、漠河,穿越大、小兴安岭,又折回到满洲里一带的呼伦贝尔草原,做实地调查。2013年和2014年我又去海南岛。每到一处我都要观察和注意沿途和当地的植被、土壤剖面、地貌、水源、气候、有机资源、无机资源、人口、电网、交通及其他有关实施人造耕地的条件。
    2008年我参加英语学习班,听外教讲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虽然我的听力没有多少提高,但我的发音和阅读能力却提高了许多,加上我有比较扎实的俄文功底,这对于我以后的英文写作益处很大。2009年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中、英文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传我的学术思想。2002-2014年间,我写了许多文字材料,现在我已经编纂成人造土壤技术三套系列文献并取名《土业论》,包括25篇阅读材料,讲座69讲和289期土业园地。我已经把《土业论》制成光盘,每月免费赠送中外读者100张。时至今日,我已经拼搏了14年,虽然成效甚微,但不气馁,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我相信人们迟早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
    现在,我希望媒体能帮助我宣传我的学术观点,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农业问题很严重,而且是越来越难解决,正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不破除这个旧观念,中国的农业问题就得不到真正地解决。另外,我还希望有青年志愿者的帮助,这不是因为我的身体不好,或者经济上有困难,而是能有人把我的学术思想体系传承下去。青年志愿者可以不赞成我的学术观点,如同大学教师一样,他给学生讲述的不同学术观点,他不可能全部赞成。当然了,青年志愿者的前提是自愿的。(S-003)

  李鹏飞
  2014年6月19日? 于辽宁盘锦
 
 
Copyright © 2009 - 2010 tuye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造土壤技术专利 发明人:李鹏飞  联系电话:13043864167
注意:本站人造土壤专利技术禁止用在违反国家法律用途,否则发明人将由法律维权!
辽ICP备09029614号 网站设计制作:辽宁纵横资讯 电话:188042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