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土壤技术讲座( 69 讲 ) → 欢迎下载欣赏(更新时间:2013年4月7日)
第46讲:人造耕地在经济上是否划算

    一项技术具有合理性、必然性之后,还必须具有现实性才能变成现实。所谓现实性,就是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实施,值不值得花那么多的资金去搞人造土壤,去搞人造耕地。因为这项工程实在是太大了,在今后200年内,平均每年要拿出1万亿元人民币去造20亿亩耕地。每年光是原料粉磨量就在50亿吨以上,能源消耗也大得惊人,直接与间接从事这项工程的劳动力不会少于2亿人。
那末,1万亿元人民币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是我国目前﹙指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0,相当于当年国家税收的50%,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的投资,或者说相当于美国2003年度军费的1/3。实事求是地讲,在我国的现阶段,花这么大的代价去启动人造土壤工程,的确是不可能的,这在情理之中。但是,20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可以达到40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元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40。那时的税收至少可以翻两番,有望达到8万亿元,1万亿元则相当于20年后国家税收的12.5%。再看得远一些,20年之后到200年,我们的经济实力要翻几番,大概没有人能计算出来。所以说,我们利用本世纪前20年的时间,把人造土壤技术准备好,等20年后条件具备时再全面推广,这就是人造土壤技术的现实性之所在。我们完全可以把造土成本控制在10万元/亩以内,20年后启动人造土壤工程应该是水到渠成。
    我们再算另外一笔帐。如果我们不搞人造耕地,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的粮食自给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以解决国内的粮食缺口问题。按照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创始人及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缺口为3.69亿吨。而按照中国农业专家的意见,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总需求量为6.4-7.2亿吨。我们做第一个假设“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仍然维持5亿吨”,届时我国的粮食缺口为1.4-2.2亿吨。第二个假设“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6亿吨”,2030年我国的粮食缺口为0.4-1.2亿吨。
不管中外学者,在计算我国粮食缺口上有多大偏差,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中国已无力做到粮食自给,而且随着耕地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缺口将逐年增大。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和产粮大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这一点不会因为我们愿意不愿意和喜欢不喜欢而有所改变。在这里,我提个折衷的方案,假设我国在某年之后粮食缺口达1亿吨,每年需要进口粮食1亿吨,以满足国内的粮食消费。
我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是近几年内,国际粮食价格有可能上涨若干倍﹙例如3倍﹚,很可能会出现粮食价格在500美元/吨至1000美元/吨区间波动。这就是说,我国每年为进口1亿吨粮食要花去500至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万年累计下来就是500至1000万亿美元﹙因为人造土壤设计使用寿命是1万年﹚。我们把500至1000万亿美元和200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对比,孰大孰小,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仅仅算的是一桩买卖帐。
    中国是世界上头号人口大国,指望在国际市场上买粮食养活自己的同胞,那是极其靠不住的。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目前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量大约为2亿吨。要知道,中国粮食自给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就有1300万至1600万人口,相当于1个中等人口国家,例如:荷兰、智利、叙利亚、哈萨克斯坦,需要国际粮食市场来养活。而中国粮食自给率每下降10个百分点,我国就有1.3亿至1.6亿人口,相当于1个像日本、俄罗斯、巴西那样的大国,或者2个像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那样的大国,需要国际粮食市场来养活。国际粮食市场哪里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号人口大国。有报道说,印度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即争取“粮食独立”的进军发生逆转。2000年印度的粮食进口减少到零,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和我国1998年的情况一样,也是一个历史性胜利。以后印度成为粮食﹙大米﹚出口国家。然而6年之后﹙我国则是1年之后﹚,印度在2006年上半年开始进口第一批小麦,很可能这就是印度重新成为粮食进口国的开始。如果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竞相购买粮食。到那时,西方产粮大国真的把粮食作为“武器”,对准我们这个世界上头号人口大国发难,恐怕我们就很难招架了。这种状况在国内必然要引发连锁反应,形势如何发展,那就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了。
    为了子孙后代安宁,我们还是及早下决心解决粮食自给为好。

 
 
Copyright © 2009 - 2010 tuye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造土壤技术专利 发明人:李鹏飞  联系电话:13043864167
注意:本站人造土壤专利技术禁止用在违反国家法律用途,否则发明人将由法律维权!
辽ICP备09029614号 网站设计制作:辽宁纵横资讯 电话:18804272244